查看原文
其他

你报复性消费了吗?

夏蒙 贝书单 2022-11-05

英国《经济学人》6月9日一篇文章说,中国的消费者要恢复起来还需要一些时间。2020年4月,第一波疫情之后,爱马仕在广州开了一家500平方米的“小”店,第一天卖了1900万元。一位女顾客记不清自己花了93万还是96万。这被认为是封城结束后的报复性消费。

报复性消费的意思是,在被迫节制一段时间之后,消费者会挥霍一番,过度支出,以便扯平。某些商品的销售会恢复,比如汽车、冰箱等耐用消费品,四五月的时候没能买的话,可以在夏天买,只要保住了工作。但对于服务和容易坏的商品,对它们的消费耽误了就是耽误了,而不只是被推迟了。三个月没理发,解封后也不可能再剪三次。健身、下馆子和周末娱乐也一样。人们不可能通过以三倍的健身、就餐、周末来弥补。再比如洗车,解封后也就需要洗一次。


会不会出现报复性消费,也可以参考消费者信心指数(Consumer Confidence Index),一个反映消费者信心强弱的指标;统计局调查消费者对当前及未来一段时期就业状况、收入水平和耐用消费品购买时机的主观判断和心理感受,以数学方法对其量化编制而成;是预测经济走势和消费趋向的一个先行指标,是监测经济周期变化的重要依据。

消费者信心指数取值在0和200之间,如果超过100,表明消费者信心处于强信心区,小于100则表示消费者信心处于弱信心区。北京市统计局的数字是,2022年1季度消费者信息指数是118.7,比上一季度降低了5%,上海是117。

购物节期间,我买了几个双肩包、几双鞋、几件T恤,有的没拆就收起来了,因为一时用不到,之所以出手,只是因为喜欢其设计,或者觉得有优惠,不买就亏了。这样买买买,是多大的罪过吗?德国心理学家廷斯·弗斯特在《买与不买的心理学》中说:“我们看到冲锋衣的广告,冲动地下单购买,虽然已经有一件了。下单的人是贪婪吗?虚荣上瘾?自私?也许他正经历人生低谷,这件衣服是一个便宜的可以帮助他重拾自信的工具。或者他在犒劳自己。或者他认为自己长得丑或毫不起眼,而买了这么一件衣服。”

《买与不买的心理学》书封



所有人冲动消费的结果是,西方人每天要消费掉55公斤的东西,包括塑料袋、牙膏、水、汽油、食物、衣物等。光是一杯外带咖啡就包括杯子、塑料杯盖、搅拌棍等九样东西。德国人购买的衣服是十年前的一倍,每年有75万吨被扔进了垃圾桶。弗斯特说,人们购买用不到的东西是在聚敛。

比聚敛更严重的是病态消费:下单时毫不在乎自己的账户余额,对自己已经拥有的东西毫不珍惜,很多商品买回来就扔在一边,甚至连包装都不曾拆开,这样的购物狂占人群的7%。这样的人在消费的过程中常常感到更加快乐,但在结束之后往往会感到一种持续的负罪感与自我厌恶,也常常不再会喜欢买到的物品。

我们买个不停的一个原因是“身外之物是我们自身的一部分。我们想通过自身拥有的物品证明我们是谁,或者我们想成为谁。”服装不仅会影响他人,也能反过来影响我们自己。“当通话进展困难时,我们都喜欢穿上西装外套。我们都觉得即使对方看不到我们,这件盔甲都带给我们一定程度的安全感。”


物品能展示我们所属的群体。“人是群居动物,喜欢待在小规模、可识别的群体中。消费、资产和拥有的物品,可能是让所在群体接纳自己的一种手段。”买球鞋就是想成为年轻人的一员,买手账和台历就很文艺。

我们买东西的时候一般都会精挑细选,但最后你跟别人买到的东西还是雷同的,“虽然没有具体的条文强制进行一个特定的消费行为,但确实存在这样一种社会压力,使消费者趋向于特定的行为。某些标配应运而生:每个人都要拥有一台纯平电视、一台电脑或者一辆汽车(目前流行的是只有在捕猎大象时会用到的超大尺寸的SUV)。很多父母以品牌的名字给孩子取名。可能在哪个地方,阿玛尼和香奈儿在一起玩沙子,那个淘气的保时捷正抓着可爱的欧莱雅的头发。”

有钱人什么都不缺,是不是反而体会不到购物的乐趣?“一些富人,与正常收入家庭的孩子相比,他们的孩子花钱更少,因为他们的想法是,占有会使人丧失活力并变得懒惰。我曾问过自己,有钱人在取得一切之后是如何忍受无聊的,他们的做法很简单,让自己感觉不到自己是有钱人,让自己觉得离目标还很远,总有某个人比你更富有。如果第一个100万充满了值得庆祝的乐趣,那么许多股票经纪人会认为,赚取第二和第三个100万都是他们必须完成的义务。”



大家都在看


文明的厕所和厕所的文明

怎样享受夏天

马云2亿美元的游艇与炫耀性消费

为什么有些人缺乏同理心?



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

文章有问题?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